复杂制剂是未来药物创新的方向

复杂制剂是对已知活性成分的上市药品进行剂型、给药途径等方面的优化,在缩短临床研发周期的同时,提升药品的临床价值。市场上不那么常见的制剂,比如脂质体、脂质纳米粒、纳米乳、长效缓释微球、系统给药的吸入剂等,就属于复杂制剂。

图源:网络
复杂制剂的优势总结:
1、改变药物作用方式:药物载体的存在避免药物直接接触靶细胞,而是通过细胞融合、胞吞、胞饮等方式将药物更高效地传递到靶点;
2、改变药物作用速度:通过对载体的设计,实现药物的速释或缓释、或者速释缓释相结合;
3、影响药物疗效:药物与病灶部位实现精准靶向递送,且减少递送过程中药物的泄露,提高疗效;
4、降低药物毒性:药物载体与靶点特异性识别,减少与正常组织的接触,静脉给药缩短药物在循环系统中的滞留,局部给药降低药物入血的概率。
复杂制剂拥有的独特的临床优势,致使其必然成为中国未来药物创新的主要方向,其研发创新和产业化趋势已成定局。巨大的市场份额,也将成为中国药企争相逐鹿之地。
今年初绿叶制药自主研发上市的创新制剂——瑞欣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就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开展全球注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微球制剂,这意味着国内高端复杂制剂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除此之外,从前段时间健康元发布的半年报可以看出,其亦在加码开发高壁垒复杂制剂,且储备了相当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在研项目也达到31项,囊括了吸入制剂、鼻喷剂、缓释微球等在研产品,通过自主开发、外部引进、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在继续推进原有优势技术平台基础上,逐步布局透皮贴剂、纳米制剂等高壁垒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研发布局。健康元的发展后劲,也被资本市场所看好。
由此可见,高端制剂的临床优势、药物经济学价值与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也让制剂创新越来越成为新浪潮。

图源:网络
尽管复杂制剂研究已是大势所趋,但复杂制剂的研发依旧存在大量挑战。技术壁垒、原研专利保护、关键辅料和设备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复杂制剂的发展。在实验室研究中,药物制剂研究数仅集中在基于辅料的制剂处方的筛选和优化,而在产业化领域,药物制剂研究则范畴较广,除制剂处方的筛选和优化外,给药装置和制药设备的设计和改良也是重要内容。
目前复杂制剂的产品虽然不多,在全球却拥有180亿美元的市场,产生的经济效益甚至超越新分子实体。但复杂制剂特殊的理化特征以及缓控释需求,注定了复杂注射剂的开发难度远大于一般创新制剂。适合于开发制剂的产品并不多,获批上市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且由于集中在欧美和日本导致复杂制剂的成本变高。
但即使是欧美日等国家批准的复杂制剂仿制药也十分有限。我国虽有极少复杂制剂仿制药上市,如亮丙瑞林微球、多柔比星脂质体等,但面临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问题。“解决复杂制剂临床可及性的根本在鼓励和加快国产制剂的研发和上市。未来可考虑两个路径:一是改良型新药,二是仿制药。由于复杂制剂仿制难度非常大,建议优先鼓励开发改良型新药,允许复杂制剂改良型新药达到与原研药生物等效或非劣效即可获批上市,增加用药选择、满足临床用药可及性。
在改良型新药方面,复杂高端制剂的创新需要被认可,包括审评环节的认可、医保环节的认可。大量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改良型新药给临床患者带来了明确获益,某种程度上讲不亚于一个新药的价值,甚至比新药临床数据更佳。
另外,欧美对于复杂制剂改良型新药的临床要求是基于case-by-case的原则,并未强制要求要有临床优势,同时,因不同产品各国要求不同,企业要主动与药监部门沟通明确相关技术要求。

图源:网络
其实,发展复杂制剂不仅是技术问题,还关乎这些药品的供应能否有可靠保障的问题。复杂制剂研发的目的是追求更好的临床价值、更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解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我国复杂制剂严重依赖进口,这就是国家鼓励研发复杂制剂包括改良型新药和仿制药的根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药物制剂合作创新、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相信复杂制剂在未来必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必将会有更多的产品被推向市场。
END
以上文章来源:“盛杰医药”